美國分享22-國家美術館(東館)
國會大廈的西階,聳立著兩座風格迥然不同的花崗岩建築,一座在西(1937年啟用),為新古典式建築,有著古希臘建築風格;一座在東(1978年啟用),是一幢充滿現代風格的三角形建築。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-國家美術館。 這裏是世界上建築最精美、藏品最豐富的美術館之一,這座藝術品寶庫收藏的歐洲中世紀到現代,美國殖民時代到現代的藝術品在大約有4萬多件。 每一個愛好藝術的人都會想要在此地-流連忘返,在目不暇給中. 全身心都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。
參觀美國國家美術館,一定要先知道另一個華裔之光(華裔美國人)-貝律銘建築師,從1968年開始貝律銘接手擴建東館。貝聿銘對三角形情有獨鍾呀.. 由三角形延伸出來的埃及金字塔造型. 他有獨特的研究。 國家美術館-東館. 建造起來,必須與四周的原有建築相互協調。貝聿銘將東館用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線與西館的東西軸線重合,東館的西墻面對著西館,如此東西館將呼應著。
美國國家美術館. 東西兩館之間,貝聿銘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一個7000平方公尺的小廣場,全部用鵝卵石鋪砌成,彷佛圓形向心狀的“石地毯”(7407)。地面上聳立起一串金字塔形的-三棱鏡地面採光窗(7411),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。 採光窗北邊是一排整噴泉(7405),泉水涌出後順著石階向南沿著採光井向地下流去,正好成為美術館東西兩館地下連接通道的-銀色水簾,也給地下通道帶來-躍動的韻律。
東館的大門北側有一個大型抽象派銅雕(7414),它的名字叫:Knife Edge Mirror Two Piece,是雕塑家亨利•穆爾(Henry Moore)的作品,它的立意、造型和位置都與東館的整體建築相得益彰。
大廳上方懸掛著出自抽象藝術定亞利山大•卡爾德(Alexander Calder)之手的紅色翼狀裝飾物,很像秋天的紅楓葉(7415)。自然光從廣達1500平方公尺的天棚上傾瀉而來,使整個大廳顯得氣韻生動。
本次遊覽行程很匆忙,原本旅行社沒有安排參觀此地,因為導遊是華裔人士. 他認為參觀-貝律銘的作品. 余有榮焉.. 因此. 本景點是特別安排的,參觀時間全部僅有30分鐘.. 經過大門口(7414)簡單的安檢,不用買門票就可以進入參觀。最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全部都可以-不使用山光燈拍照,因此我用最快束的拍了百餘張. 當然是閃燈關閉著。
反觀國內的美術館,不但館藏-嚴重輸人,還小氣的要死-嚴禁翻拍呀(只為了多賣幾本畫冊-謀財源)。 其實. 不使用閃光燈翻拍. 是最環保的,不但不會損壞原物. 又不用花大錢買大量的書籍. 印書籍當然要砍筏-森林呀!! 其實人們在參觀美術館時. 所帶來的細菌更是嚴重,此外. 空氣的氧化作用才是畫的染料變黃的元兇,日光燈或自然光(太陽)的紫外線長時間照射. 更是讓畫的濃度變淡的主因…黃智琴 (2007年)
歡迎推薦PINTEK產品
高壓測試棒(High Voltage Probe)
差動測試棒(Differential Probe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