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亞分享35-牛羚-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的超級巨星 在肯亞的旅遊要切記-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一定要排在最後才參觀..否則旅程將會變得越來越無趣..因此-漸入佳境-是非常重要的..如果你僅是看動物.那麼我主觀認為-坦桑尼亞可以不用去了..我會建議僅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停留5天4夜就很夠了.至少花費也省很多.保證超值啊..我檢視單獨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僅住了2夜.前後3天拍的牛羚照片就高達1千多張..我分2篇把牠敘述..泳渡馬拉河的照片我放在下一篇吧. 牛羚.歐美人士大都稱為角馬,是一種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。在生物分類學上,它屬於牛科的狷羚亞科的角馬屬。角馬屬有兩種,白尾角馬和斑紋角馬。角馬的頭粗大而且肩寬,很像水牛;後部纖細,比較像馬;頸部有黑色鬣毛。全身有長長的毛,光滑並有短的斑紋。全身從藍灰到暗褐色,有黑色的臉、尾巴、鬍鬚和斑紋,顏色也因亞種、性別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。角馬有飄垂的鬃鬚,長而成簇的尾,雌雄兩性都有彎角,雄性的又寬又厚,非常光滑,一般雄性角長55~80公分,雌性角長45~63公分,角馬由此得名。雄性角馬重200~274公斤,高125~145公分,雌性角馬重168~233公斤,高115~142公分。 角馬(牛羚)主要分布於非洲中部和東南部,從肯亞到南非、從莫三鼻克到納米比亞再到安哥拉南部都有;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園都有角馬,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。在非洲的熱帶大草原上黑尾角馬的數量最多。在肯亞,也有鬍鬚白色的角馬,稱為white-bearded gnu。角馬喜好群居,雨季結成小群活動;旱季合成大群. 比如說從坦桑尼亞要渡過馬拉河來到肯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的時候.角馬會很自然組成超大團體.才有勇氣渡河.減少被鱷魚偷襲的機會..小型團體近百頭.超大團體組成數萬頭也有..角馬主要以草為食,也吃些多汁的植物,野外壽命約15到20年。 照片導覽..我先把泳渡馬拉河的照片抽到下一篇..這篇主要放些牛羚大群體與小群體的照片..牛羚的小故事就從肯亞草原的獨立樹開始說吧..3700-04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基本型態就是大草原.除了馬拉河與小溪支流兩邊有濃密的樹林.之外.大部分都是好遠才蹦出一株高大的獨立樹.在8月獨立樹的背後總是站立著各種動物.這片綠色的大地充滿著生命力..3705-52將拍到單隻牛羚集中放在一起.沒有特別意思..3753-77僅是將兩隻走在一起的牛羚照片集中起來..3778-83牛羚背上有一隻小鳥.小鳥在幫牛羚清理寄生蟲.剛好小鳥找到一隻好大的寄生蟲順便將牠吞下肚的連續動作..3786-88看起來跟媽媽長得一樣高.其實是去年年底才出生的寶貝.算算已經8個月大了.偶爾還會撒嬌.想要吸一點奶水回味取暖一下.問題是小牛要吃奶前.都要用頭去撞媽媽的乳房.讓奶水順暢.8個月大的貝比.牛角也長10公分以上長度.頂媽咪的乳房會很痛.因此有8成以上的媽媽已經不願意被吸奶了.要求貝比吃嫩草.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坐下來.就讓小鬼鬧吧.不理他就是了..3789-3916也是將三隻牛羚以上的小團體照片集中起來.讓畫面越來越飽滿..3917-20遇到動物星球頻道的專業錄影車.我認為一定是遺漏些什麼寶貴鏡頭..我嘗試去了解情況..不妙了..我們早上剛剛錯過了世紀大遷徙..今年最大的一群牛羚聚集.約有10萬隻.就在我們將要離開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的當天早上至少有5萬隻牛羚從這個小缺口渡過馬拉河.錄影車還在等待後面的5萬隻是否會在今天稍後渡河..3921-4052這些都是剛剛渡過馬拉河的牛羚.都在呼喚馬拉河對岸的同伴..牠們會沿著馬拉河邊緣來回奔跑.呼叫著..注意看頭頂的角是直的代表未滿1歲.牠們比較有好奇心.不知死活.幾乎都比媽媽更早渡過馬拉河..她們哭喊著媽媽.牠們茫然所以來回狂奔..4053-62我們的吉普車開到高處.鳥瞰已經安頓好的牛羚群團體.黑鴉鴉的一大片.太令人感動呀..4063-4267到處都是牛羚的蹤跡..其中4218-36根據司機轉述.這種稱為-暫時性孤兒團體-注意看這批9成以上都是角直的.都是未滿一歲的寶貝.牠們沿著馬拉河(在遠方看不到河谷.馬拉河對岸有很多禿鸛在休息)邊走邊哭喊著媽媽..有的媽媽膽怯.甚至會延後1周才鼓起勇氣渡過馬拉河.居然讓寶貝哭泣一周.噯..殘念…黃智琴 (2011年) 參考資料-維基百科
PS-在這篇的檔案夾裡.我放置照片數量超過500張..我隨緣挑99張照片貼上.
|